偈颂六十五首 其五十七

只此见闻非见闻,无馀声色可呈君。
个中若了元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只此见闻非见闻,无馀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元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是宋代释咸杰的偈颂。下面将深入探讨这一偈颂:

  1. 偈颂内容解读
  • 见闻与实相:偈颂开篇即指出,所见所闻并非真实的事物,而是虚幻的景象和声音。这种表述反映了佛教中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强调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体现。
  • 无为与体用:进一步阐释,如果能够领悟到万事万物的本质,便无需执着于形式上的区分,因为“体用”是可以合一的。这体现了佛教中的无为智慧,即超越世俗执着,达到心物一体的境界。
  1. 历史背景分析
  • 释咸杰生平:释咸杰(1180—1186),号密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高僧,他的偈颂反映了他深刻的佛学修养和对世间万象的洞察。
  • 时代背景:宋代社会文化氛围浓厚,禅宗发展迅速,释咸杰的偈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既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
  1. 艺术特色评析
  • 文字简练:释咸杰的文字简洁而不失深意,寥寥数语便揭示了深邃的佛理,显示了其精湛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达技巧。
  • 意境深远:偈颂中所蕴含的意境深远,引人深思,不仅让人领略到了佛教的智慧,也让人们对于生活的真谛有了更深的思考。
  1. 哲学思想价值
  • 对世态的反思:通过偈颂,释咸杰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真理,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 对后世的影响:释咸杰的偈颂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哲学乃至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宋代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

释咸杰的“只此见闻非见闻,无馀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元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不仅是一首偈颂,更是一幅深邃的哲理画卷,展现了宋代高僧的文学才华和深邃佛学修养。通过对这篇偈颂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到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还可以深入体会到佛教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根基及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