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六首 其三

过去心不可得,收纶罢钓秋江碧。
扁舟古岸恣闲眠,明月芦华深稳密。
现在心不可得,法王家法存今昔。
谋臣猛将定封疆,说甚隋珠并赵璧。
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石含玉兮地擎山,惟证乃知难可测。
千古流芳谁共知,清风匝地有何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六首 其三》是宋朝释嗣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宁静的江边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脱。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诗歌原文:过去心不可得,收纶罢钓秋江碧。扁舟古岸恣闲眠,明月芦花深稳密。

  2. 诗歌鉴赏:释嗣宗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无法追回的遗憾,以及对现世安宁的珍惜。他以“过去心不可得”开始,强调过去的记忆和情感是难以把握的,而“收纶罢钓秋江碧”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丽。接着,“扁舟古岸恣闲眠,明月芦花深稳密”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江边的悠然自得,明月、芦花和安稳的环境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3. 诗歌风格:这首诗采用了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哲学。诗中的意象鲜明,如“秋江碧”、“明月芦花”,这些画面不仅美化了诗歌,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人心境的理解。此外,诗中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简约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自然,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4. 历史背景:了解释嗣宗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至关重要。《颂古二十六首》是释嗣宗的作品集,其中包含了多首表达佛教思想和人生哲理的诗歌。释嗣宗作为宋代理学名僧,其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通过分析释嗣宗的其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从而更全面地欣赏《颂古二十六首 其三》。

《颂古二十六首 其三》不仅是释嗣宗文学创作的一个例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