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夜俱寂,蒲团清可禅。
林疏窗过月,岩远竹通泉。
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友人白云庵三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圆悟创作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诗中,释圆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白云庵的景象。
诗的首句“不到岁时久,生来人事疏”,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月如流沙易逝,人生亦应随缘而居,无需过于执着于世俗之事。接着的“扫云僧亦去,谁伴主翁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昔日的僧侣已经离去,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主翁居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和孤独感。
诗中“万籁夜俱寂,蒲团清可禅”,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坐于蒲团之上,沉浸在清静的禅意之中。“林疏窗过月,岩远竹通泉”则是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月光透过稀疏的林梢,洒落在岩石上,远处竹林传来潺潺的水声。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的尾句“为吊汉家辛苦月,夜深犹傍钓台明”,诗人通过这一画面,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先贤的敬仰。夜深人静之时,诗人仍旧坚持着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如同在钓鱼台上守候着明月的升起。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古人相比,也显得格外动人。
释圆悟在《宿友人白云庵三首·其二》中所表达的情感深邃而丰富,既有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也有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白云庵夜景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喧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