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其三

城里秋犹热,山中寒已浓。
紫檀时小炷,危坐听晨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释圆悟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上的价值:

  1. 作者介绍
  • 生平:释圆悟,号枯崖,福清(今属福建)人。他是一位能诗画且喜作竹石的艺术家,其作品在理宗淳祐间曾居泉州光福寺,有文集《枯崖集》。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已佚失。
  1. 诗歌原文
  • 原文:《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其三》
    不到岁时久,生来人事疏。
    扫云僧亦去,谁伴主翁居。
  • 译文:随着时间的流转,年岁已久,人情也变得疏远。僧人离去,留下我独自居住在这幽静之地。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诗人以“紫檀时小炷,危坐听晨钟”开篇,描绘出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万籁俱寂之中,唯有晨钟响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 主题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都市的喧嚣与山居的宁静,诗人传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远离世俗纷扰的人生态度。

  1. 创作背景
  • 时间地点: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地,诗人居住在泉州光福寺,这为他的诗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并可能影响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1. 文学价值
  • 艺术表现:此诗用词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深厚的文学修为。
  • 文化内涵:通过对白云庵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禅宗思想的追求。

《宿友人白云庵三首 其三》不仅是释圆悟艺术生涯的缩影,也是南宋时期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