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静林杪,红日下岩阿。
明月出已满,白云归未多。
高应伴猿鹤,深不暗松萝。
若弗为霖去,其如旱岁何。
群贤宿山赋得暮云岩下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群贤宿山赋得暮云岩下宿》是宋代诗人释契嵩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中观日、赏月、听猿鹤之音的情景,同时也流露出对旱岁无雨的忧虑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释契嵩,字,号灵源。他生于宋朝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生平和成就,在中国文人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释契嵩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原文:微风静林杪,红日下岩阿。明月出已满,白云归未多。高应伴猿鹤,深不暗松萝。若弗为霖去,其如旱岁何。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画卷。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以及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主题内容: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闲适与恬淡。同时,诗中的“若弗为霖去”,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的思考。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艺术特色:释契嵩的《群贤宿山赋得暮云岩下宿》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宋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形式上也颇具匠心,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韵味与神采。
《群贤宿山赋得暮云岩下宿》不仅是宋人释契嵩的杰出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还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喜爱传统文化和诗词的朋友来说,阅读和研究这样的作品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学术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