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吟远瞩倚云梯,往事经心尽可题。
道德二篇徒自辩,是非一马岂能齐。
晖山真玉伤惊火,失水灵蛇畏在泥。
寄语冥鸿上天去,凌云羽翼莫思低。
诫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诫题》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散文作品,作于隆庆三年(1563年),共四篇。该文主要论述了“诚”与“明”、“静”与“动”、“正”与“偏”的关系,强调“诚”和“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真诚才能使人清明;同时指出,心静可以养气,而心乱则伤身,因此要注重保持心态的平和,避免因心乱而导致身体受到损伤。此外,文章还提出了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如戒除贪嗔痴、培养浩然之气等,以期达到身心和谐、内外一致的境界。
在《诫题》中,杨慎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诚”、“明”、“静”、“动”、“正”等概念形象化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诚”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只有真诚才能使人心胸开阔、视野广阔,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明”则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应该光明磊落,不受外界干扰;“静”指的是人在修养过程中要注重内心世界的平静,避免因心乱而导致身体受到损伤;“动”则是指人在修身过程中要注意行动的规范,不要因为冲动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正”则是要求人们在行为上要做到公正无私、正直坦荡,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诫题》一文通过对“诚”、“明”、“静”、“动”、“正”等概念的形象化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修身养性的深刻理解。他主张通过培养“诚”、“明”、“静”、“动”、“正”等品德来达到身心和谐、内外一致的境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