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诗 其三

慧炬慈航在世间,除昏济险未尝闲。
手擎一穗青丝柳,身倚千层碧玉山。
声满诸天常讽诵,功圆十地绝跻攀。
终求郢妙雕金相,时献香花礼粹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音诗 其三》是一首描绘观音菩萨慈悲为怀、除难济险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作者对观音菩萨深厚的敬仰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慧炬慈航在世间,
    除昏济险未尝闲。
    手擎一穗青丝柳,
    身倚千层碧玉山。
    声满诸天常讽诵,
    功圆十地绝跻攀。

  2. 诗意解析

  • 慧炬慈航在世间,除昏济险未尝闲:这里通过“慧炬”和“慈航”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观音菩萨的智慧与慈悲。她如同光明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又如宁静的航船,载着人们在苦难中前行。她的存在,让世界充满希望。
  • 手擎一穗青丝柳,身倚千层碧玉山:诗人通过“手擎一穗青丝柳”和“身倚千层碧玉山”这两个动作,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温柔与力量。她手中握着生命的希望,身上肩负着拯救苍生的重任,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情况都不会轻易放弃。
  • 声满诸天常讽诵,功圆十地绝跻攀:观音菩萨的声音遍布宇宙每一个角落,她的教诲与教化深入人心。她的修行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成为了真正的智者。
  1. 作品背景:《观音山作·其三》是明代严嵩所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观音菩萨的伟大形象,还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深深敬仰之情。

  2. 文化影响:《观音赞 其三》是释如净的作品,这首诗同样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为怀和智慧。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3. 赏析与解读

  • 这首诗通过对观音菩萨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她的智慧、力量和慈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观音菩萨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她不仅仅是一位宗教人物,更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导师。
  • 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过赞美观音菩萨的伟大事迹,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他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观音诗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的创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