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八首 其三

坐断维摩方丈,发露阎罗地狱。
千古万古黑漫漫,剑树刀山转辘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十八首 其三》是宋代释如净的一首著名偈颂诗。释如净(字长翁),俗姓俞,是宋明时期的一位高僧,他不仅在宗教界有着深厚的影响,还因其文学成就而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释如净是南宋的一位僧人,他在宗教界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次宗教活动中所作,用以表达对某种精神境界或修行状态的理解与感悟。
  • 作者生平:释如净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他曾在芙蓉山、雪窦山等地拜师学道,并最终成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的法嗣。他的一生行脚四十馀年,直至理宗宝庆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1. 诗句原文
    坐断维摩方丈,发露阎罗地狱。千古万古黑漫漫,剑树刀山转辘辘。

  2. 诗意解析

  • “坐断维摩方丈”:此句形容如净大师在佛教修行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如同佛门中最高处的维摩诘方丈一般。
  • “发露阎罗地狱”:表明了他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和超脱,表达了出离苦海、摆脱轮回束缚的决心和力量。
  • “千古万古黑漫漫”:通过“黑漫漫”这一形象的描绘,传达了对无常、苦难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超越这些困扰的信心和决心。
  • “剑树刀山转辘辘”:这句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修行中的种种考验和磨砺,象征着修行者面对重重困难时仍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偈颂十八首 其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宗教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品鉴,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修行智慧和人生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