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烟盖天盖地,一滴水为雨为霖,谁见龙王宫殿深。
【注释】
①龙王:指东海龙王敖广。
②霖:久下不停的雨,这里指雨。
③龙宫:指龙王的宫殿。
④深:深奥,深远。
【赏析】
这首小诗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烟云缭绕、云雾遮天蔽日、雨点如注的景象。诗人巧妙地将“烟”“雨”与“龙宫”相联系,形象地勾画出了龙宫的宏伟气势。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深邃。
一缕烟盖天盖地,一滴水为雨为霖,谁见龙王宫殿深。
【注释】
①龙王:指东海龙王敖广。
②霖:久下不停的雨,这里指雨。
③龙宫:指龙王的宫殿。
④深:深奥,深远。
【赏析】
这首小诗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烟云缭绕、云雾遮天蔽日、雨点如注的景象。诗人巧妙地将“烟”“雨”与“龙宫”相联系,形象地勾画出了龙宫的宏伟气势。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深邃。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和看法。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冷泉亭放闸,换尽时人眼睛。” 注释:冷泉亭是一处风景名胜,这里用“放闸”比喻禅宗的教义广泛传播,人们的眼睛都被吸引过来。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禅宗思想如同闸门一样向四面八方开放,使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禅宗上。 第二句:“见山堂看云,甚处讨他巴鼻。” 注释:见山堂是禅宗的一种修行场所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人物的诗句,通过描述其动作和神态,展现了人物的英勇和豪迈。 “印维那请自赞”这句诗描述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他是一位具有威严和自信的人,敢于自我赞美。这里的“印维那”可能指的是一种身份或职业,而“请自赞”则表明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有充分的自信。 “眼看东南,意在西北”这句诗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的目光坚定地投向了东南方向,但内心却在思考着西北的事情
诗句 - 资寿牧长老请自赞 - 铁牛去住之机,狮子反掷之诀。 - 毫芒略露,崖崩石裂。 - 无些子柔和,唯一味生灭。 - 电光石火瞥转玄关,千圣顶头恣兴妖孽。 译文 - 资寿牧长请自赞,铁牛的去和住的机制,狮子反掷的秘诀。 - 微妙的毫芒露出,悬崖崩落石头开裂。 - 没有一丝温柔,唯一的是生生灭灭。 - 电光石火一瞬之间就转开玄关,千万个圣人头顶上尽情地兴起妖孽。 注释 - 资寿牧长老
【注释】 禅人:佛教禅宗中修行者。请自赞:请施主自己赞美。 北山云:指庐山的北山。拥千岩秀:拥,环绕,簇拥;千岩,指庐山的千个山峰。秀,秀丽,美丽。 西子湖:即杭州西湖。平万壑流:万壑,千沟万壑,指众多的深谷和溪流。 水石光中闲送目:水石,泛指水中的岩石,光中,在水中映出的影子里,即水中。闲送目,悠然地观赏。 无边刹海一毫收:刹海,佛经中所说的大海,无边无际。收,收敛,这里指收起、收回。 赏析:
【注释】 闻薰风南来时:听说南方传来的佛法,如同薰香一般。 和赃捉获:指佛性不灭,可以捕捉。 向树倒藤枯处:指在佛教里,一切法都是空幻的,无实体可执。 覆水难收: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勘破元禅:意思是彻底看穿、悟到佛性本具的智慧。 楪子饤底青虾蟆:形容一个人像青虾蟆那样丑陋、肮脏。 脱得圆悟:意思是彻底领悟了佛性。 胸次用底活马骝:意指心胸开阔,如骑马一样自由自在。 横三尺竹篦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大川和尚的诗。诗人通过对大川和尚的赞美,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握拳透爪,有临济体裁。这句诗描述了大川和尚的手势,暗示了他具有临济宗的风格。临济宗是中国禅宗的一个流派,强调“直下承当”,即直接了当地接受佛法。 译文:大川和尚的拳头紧握,仿佛在表达他的信仰和决心,就像临济宗的风格一样。 2. 轮珠示人,类大颠风格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赞诗,赞美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古云法师赞:这是对诗歌的开头部分,可能是作者或读者的名字或者某种标识。 2. 获旋陀罗尼,机轮转处风雷疾。 - 获旋陀罗尼:获得了旋转的陀螺,象征着智慧和力量。 - 机轮转处风雷疾:机轮转动的地方,风和雷都在迅速移动。 3. 入萨婆若海,舌头不动云涛翻。 - 入萨婆若海:进入了如海般深广的佛性海洋。 - 舌头不动云涛翻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为阆州许居士画像所写的赞。诗中描绘了阆州许居士的形象和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首两句“家在阆城南,阅浮生知其如寄”意思是:居住在阆州的城南,通过人生经历,知道一切都是暂时的、短暂的。这里用“阆州南”来表明诗人的居住地,用“浮生”来表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用“知其如寄”来表示对世事的淡然和超然。 第三句“脚踏长安市,了万缘齐之一默”意思是:身临繁华的长安市
端常寺请自赞 端常寺,即端州法性寺,位于广东肇庆。唐代宗永泰二年(762年)创建。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毁,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重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宋朝淳化四年(993年)又曾重修。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再次重修。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重建。 本句诗大意:我本分做人,不曾与人交易,却常常招来怪异。 译文:我本分做人,不曾与人交往,却常常惹事生非引来怪事。
【注释】 见之目明,气和如春:看见他时眼睛明亮,他的气势像春天一样温暖。 犹据妙峰顶时平等示人:就像站在妙峰顶上那样平等地给人指点。 望之心折:看着心里都感到折服。 面冷如铁,犹坐莲峰堂时大默而说:脸上冰冷如同铁一样,还在莲峰堂上坐着的时候,大声地说着什么。 奔走龙象,鞭斥风霆:像奔走在天上的龙和象那样奔走,像鞭打风雨雷电那样叱责。 不约而绳,不令而行:不需要约定就能约束住人们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捻着聚集放开,放开捻着聚集。 黄面瞿昙,没有回避之处。 注释: 1. 拈聚放开:意思是把捻聚的东西放下来,比喻放下心中的顾虑。 2. 放开捻聚:意思是把捻聚的东西拿起来,比喻抓住机会。 3. 黄面瞿昙:佛教语,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也指佛。 4. 无回避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逃避的地方,表示没有任何困难或阻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
注释:我像水流一样随波逐流,遇到道路就停下来,这和世俗之人的升降处所相同。 现在脚下的路是前后相连,为我指明了活路。 赏析:诗人用“过径即止”来比喻世俗之辈,指出他们总是停留在自己的狭小范围内,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诗中所说的“只今脚后脚前,通汝活路”,则表明了诗人要突破狭隘的天地,寻找广阔的人生道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的美好向往
【注释】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百四十一:指佛教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等一类的偈颂。偈颂是佛经的一种特殊文体,即韵文和散文结合,以韵文为主的文体形式,用韵文来表达佛教思想或宣传教义。 天寒人寒,风动幡动:冬天天气寒冷,风吹动旗帜也在摇荡。 与么与么,大难大难:你这样认为吗?这样认为就太麻烦了! 一二三四五,放待冷来看:就像一二三四五那样数,要等到冬天来临的时候才去看。 赏析:
《偈颂十八首 其四》是一首宋代的诗作,作者是释广闻。此诗描绘了者里是吾父翁券内事,纵横杀活,妙在不传的景象,以及赵州亲见老南泉的情况。下面将从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解析: 1. 诗句原文: 者里是吾父翁券内事,纵横杀活,妙在不传。 赵州亲见老南泉。 2. 译文: 这里藏着我祖父翁卷的秘事,他纵横捭阖,生死之间变化莫测,其奥妙之处在于这些秘密并未被传承出去。
偈颂十八首 其五 解释: 1. 挂域中日月,立方外乾坤。 注释:挂指的是悬挂,域指的是范围或领域,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立方指的是立体空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和月亮都挂在这个领域内,而这个领域之外的空间就是乾坤,即宇宙。 2. 从至尊至贵中得来,向无欲无依中流出。 注释:至尊和贵指的是最高级别的尊贵和高贵,这是从至尊至贵中得来。向是朝向,无欲无依指的是没有欲望和依赖
诗句“法王法令,头正尾正”意味着佛法的法则和执行是端正无误的。 这句诗强调了佛法的法则和执行的重要性。在佛教中,“法王”指的是佛陀及其教义,而“法令”则比喻为佛法中的戒律与教规。这里的“头正尾正”可以理解为这些法则与教规的制定和实行都是正确无误的,没有偏离佛法的初衷和本质。这种表述反映了佛教对于教义准确性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