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放闸,换尽时人眼睛。
见山堂看云,甚处讨他巴鼻。
认得完全,是则未是。
手中黑竹篦,不能打得你。
胡乱三十年,全无巴鼻。
叨居六七刹,无补宗教。
翻著梵志袜,疑之者多。
倒用司农印,识之者少。
出岭既不能跂步玄沙,入岭又何敢追踪雪老。
上人担头不堪泊蝇,也能带得。
老僧去那逢人展,似即不无。
若谓起杨岐正宗,疏东涧正派,且莫谤渠好。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和看法。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冷泉亭放闸,换尽时人眼睛。”
注释:冷泉亭是一处风景名胜,这里用“放闸”比喻禅宗的教义广泛传播,人们的眼睛都被吸引过来。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禅宗思想如同闸门一样向四面八方开放,使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禅宗上。
第二句:“见山堂看云,甚处讨他巴鼻。”
注释:见山堂是禅宗的一种修行场所,这里的“巴鼻”是指禅宗中的悟道。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通过观察自然万物来领悟禅宗的道理。
第三句:“认得完全,是则未是。”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真正领悟到禅宗的道理,才不算是完全的禅宗修行者。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禅宗修行者的悟性,只有真正的修行者才能领悟到禅宗的真谛。
第四句:“手中黑竹篦,不能打得你。”
注释:黑竹篦是一种用来梳理头发的工具,这里比喻禅宗的修行方法。
赏析:这句诗表明禅宗的修行方法是直接而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和方法。
第五句:“胡乱三十年,全无巴鼻。”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修行三十年,也还是无法找到禅宗的真正道理。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困境,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无法达到禅宗的境界。
第六句:“叨居六七刹,无补宗教。”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占据了好几个寺庙,但这并不能为佛教的发展做出贡献。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禅宗修行者对社会和宗教的贡献有限,他们更多地是通过个人修行来实现自我提升。
第七句:“翻著梵志袜,疑之者多。”
注释:梵志袜是一种用于行走的鞋子,这句话意味着穿着这样鞋子的人往往会产生疑惑。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挑战。
第八句:“倒用司农印,识之者少。”
注释:司农印是一种古代官员的印章,这句话意味着使用这种印章的人并不多。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禅宗修行者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第九句:“出岭既不能跂步玄沙,入岭又何敢追踪雪老。”
注释:玄沙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别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走出了山谷也不能追随玄沙大师的步伐,即使进入山谷也不能效仿惠能大师的行为。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局限性和偏见。
第十句:“上人担头不堪泊蝇,也能带得。”
注释:上人的担头上不能有蝇虫停留,这句话指的是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简朴和清贫。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环境艰苦,但他们能够忍受这一切并为他人带去宁静和安宁。
第十一句:“老僧去那逢人展,似即不无。”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和尚到处给人讲解佛法,这并非没有意义。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愿意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其他人,帮助他们获得解脱和觉悟。
第十二句:“若谓起杨岐正宗,疏东涧正派,且莫谤渠好。”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认为杨岐宗派是正宗,东涧派是正派,那么请不要诋毁他们的优点。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之间相互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