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升上人驰法嗣书

飞花暖日轻相送,烈焰须凭作者通。
觌面不劳伸语路,丹山千里事同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升上人驰法嗣书》是宋代诗人释子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进行深入探讨: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释子淳,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年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他曾参拜玉泉芳禅师、大沩真如之室,后在邓州丹霞住锡,成为芙蓉道楷禅师的法嗣。他的生平事迹体现了一位高僧对佛教修行和传播的贡献。
  • 创作动机:释子淳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受到了某种情感或情境的触发,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上人的祝福和对佛法传承的期许。
  1. 诗歌内容
  • 诗句原文:“飞花暖日轻相送,烈焰须凭作者通。觌面不劳伸语路,丹山千里事同风。”这些诗句传达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心得。
  • 意象解析:飞花代表春天的到来,暖日则象征温暖的阳光,两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烈焰则可能象征着佛法中的修行,需要凭借作者的智慧来通达;觌面不劳伸语路,表达了直接面对问题,无需过多言语即可解决的意思;丹山千里事同风,则是说远方的山川如同被佛法所化,一切事物都随风而起,变化无常而又和谐统一。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送升上人驰法嗣书》的语言平实而又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隐喻佛法的深奥与修行的不易。
  • 结构布局:全诗以时间为序展开,从春花到夏日的暖阳,再到佛法的修行,最后回归自然的平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循环。

《送升上人驰法嗣书》不仅是释子淳个人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宗教氛围,还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