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一首 其三

卓尔难将正眼窥,回超今古类难齐。
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名为《颂古一 一首 其三》,是宋代释子淳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的多个方面:

  1. 作者背景
  • 释子淳:据资料显示,释子淳俗姓贾,生于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幼年出家于大安寺,弱冠后成为僧人。他的生平经历包括初参玉泉芳禅师,再叩大沩真如之室,最终得到芙蓉道楷禅师法嗣的认可。
  • 时代与文学地位:释子淳的作品收录于《嘉泰普灯录》和《五灯会元》中,可见他在当时的佛教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卓尔难将正眼窥,回超今古类难齐。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这四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刹的孤独感,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的感慨。
  • 语言风格:释子淳的语言表达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苔封古殿”、“月锁苍梧”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宁静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1. 主题思想
  • 孤寂与超脱:通过描写古殿的无人和月光下的静寂,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喧嚣的孤寂感,同时也表达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 历史变迁的感慨:诗句中的“回超今古类难齐”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1. 文化价值
  • 反映佛教禅宗思想:从诗句可以看出,释子淳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禅宗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体现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 对后世的影响:该诗被后人传颂,体现了其在文学和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颂古一 一首 其三》不仅展示了释子淳作为一位高僧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更通过其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