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二

法身充塞太虚空,出没何曾有定踪。
独许波旬知此意,半偷欢喜半搥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二》是宋代僧人释师观的作品

《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二》,作为释师观的杰作,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修为,也反映了其对禅宗哲理的深刻理解。《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二》以简洁而富有禅意的诗句,勾勒出了一幅无需刻意追求,自然之美自会显现的画面。诗中“开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这两句,以其生动的比喻,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释师观通过对寒山和拾得这两位古代人物的描绘,赋予了这首诗更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寒山与拾得常被视作文殊和普贤的化身,代表了佛教中的两种修行境界。释师观通过这种设定,不仅展现了两位高僧的风采,还巧妙地将禅意融入诗歌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机与哲理。

《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二》不仅仅是一首诗的简单记录,它更是一部蕴含着深邃哲理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的学者,还是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通读者,了解和欣赏这首作品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