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充塞太虚空,出没何曾有定踪。
独许波旬知此意,半偷欢喜半搥胸。

这首诗出自《法华经偈》,是唐代诗僧玄奘翻译的佛教经典之一,全称《妙法莲华经》。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二

法身充塞太虚空,出没何曾有定踪。
独许波旬知此意,半偷欢喜半搥胸。

注释:

  1. 法身充塞太虚空:这里的“法身”指的是佛陀或菩萨的本性或本质。在佛教中,法身是超越世俗的、永恒不变的,它存在于所有存在的事物之中,就像虚空充满宇宙一样。
  2. 出没何曾有定踪:这一句表达了法身的无常和难以捉摸。它的出现和消失都没有固定的轨迹,无法被确切地预测。
  3. 独许波旬知此意:这里的“波旬”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头目之一,代表邪恶。这句诗意味着只有波旬能够理解法身的深意,而其他众生可能无法理解。
  4. 半偷欢喜半搥胸:这句话描绘了波旬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可能因为能窥见法身的真相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又因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个真相而感到痛苦和挣扎,甚至捶胸顿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佛理。它通过描绘法身的无常和波旬的内心挣扎,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对佛教真谛的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佛教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