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子观音赞

赞者舌秃,画者口哑。
篮里锦鳞,愈增高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哑子观音赞》是宋代诗人释子益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观音菩萨的形象描绘和对其内在精神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深刻的理解和虔诚的敬仰之情。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释子益,字号不详,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僧人。据记载,他在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初住隆兴府兴化寺,后移至隆兴府云岩寿宁寺,直至度宗咸淳七年(一二六七),其生平事迹已无从查证。释子益不仅在佛教界有较高的声望,他的诗文作品也颇具影响力。

  2. 诗歌原文:《哑子观音赞》全诗共有四句,语言平实而富有韵味。第一句“赞者舌秃”形容的是作者自己,意指自己因为长时间的诵经或讲说而口舌不灵光。第二句“画者口哑”,则是形容那些以绘画为职业的人,他们的嘴巴因为长时间说话而变得不再清晰。第三句“篮里锦鳞,愈增高价”,比喻的是那些外表看似普通,却隐藏着珍贵价值的事物。第四句“篮里锦鳞”暗喻着这些物品因其内在的价值而价格上升。

《哑子观音赞》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释子益深厚的文学功底,还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追求和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宋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