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郭祥正居士

藏身不用缩头,敛迹何须收脚。
金乌半夜辽天,玉免赶他不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郭祥正居士》是北宋诗人释守端所作的一首六言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时代感。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守端,北宋时期的诗人,俗姓葛,衡阳(今属湖南)人。幼时即涉猎翰墨,成年之后依止茶陵郁禅师,后居住在舒州白云寺。他是南岳下十二世,杨歧会禅师法嗣。在文学上,他创作了十五首诗歌,包括《答郭祥正居士》。
  • 郭祥正,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功甫,又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考中进士,历任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职,虽在朝为官,却淡泊名利,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
  1. 诗歌原文及注释:《答郭祥正居士》的原文如下:藏身不用缩头,敛迹何须收脚。金乌半夜辽天,玉兔赶他不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作品赏析与评析

  • 这首诗体现了释守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一种超脱的姿态,不必过分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更不必为了世俗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本质。
  • 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月亮虽然存在却始终不改变其本质,这象征着一种永恒不变的精神境界。
  •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比“藏身”与“敛迹”的不同态度,展现了释守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答郭祥正居士》不仅展现了释守端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品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释守端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释守端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