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师利 其一

要明得丧非干我,须到身心洞彻时。
彻处忘缘缘即彻,从兹出处但随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徐师利·其一》

在宋朝的诗坛上,释守卓的《寄徐师利·其一》以其独特的禅意和超然的人生态度,成为了我无法回避的诗歌经典。这首诗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得与失的豁达态度,更让我对禅宗的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要明得丧非干我”,这句话如同一道光,照进了我的心扉。它告诉我,人生的得失并不关乎我个人,这是一种超越了世俗观念的智慧。这种智慧,使我在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释守卓用这样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向我展示了一种生活的哲学。

进一步解读这首诗,“须到身心洞彻时”,这句话仿佛是一盏灯,照亮了我对内心的探索之路。它启示我,只有当我们的心灵达到一种透彻的境界,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接受生活的起浮沉浮。而这种境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修行、修炼。

读到“彻处忘缘缘即彻,从兹出处但随宜”,我被深深地触动。这不仅仅是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理解。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则是决定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释守卓在这里告诉我们,当心境达到了一种通透的状态,我们就能忘记所有的束缚和牵绊,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兹出处但随宜”这句话,更是让我深思。它提醒我,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保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只要我们对生活持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读着释守卓的《寄徐师利·其一》,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行。这场旅行让我深刻理解了一个道理:人生如梦,世事如烟,唯有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和超然,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