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

呼为云,吸为雨,袭袭清风动寰宇。
笑哭不是等闲声,路见不平应有主。
要斩不平人,不与平人语。
而今何处见踪由,剔起眉毛看鹞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是宋代释守卓所作的古风诗,主要描绘了禅师慧然禅师到德山寺时的情景及其与德山寺的一段轶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禅学中的一些深刻道理。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还反映了禅宗文化在宋代的传承与发展。宋代是中国禅宗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众多高僧大德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三圣”指的是三位对禅宗有重大影响的禅师,而“慧然禅师”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首诗通过对慧然禅师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直指人心的禅意。

从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例如,诗中提到“笑哭不是等闲声”,这句话不仅描绘了禅师们面对各种情况时的从容态度,同时也体现了禅宗的随遇而安和随机应变的精神。

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论语》中曾提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这首诗则将这种自然与人为的和谐统一运用到了禅师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展示禅师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洞察,诗歌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它还通过细腻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是研究宋代禅宗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