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为云,吸为雨,袭袭清风动寰宇。
笑哭不是等闲声,路见不平应有主。
要斩不平人,不与平人语。
而今何处见踪由,剔起眉毛看鹞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内容描述了一位僧人在德山的修行场景。下面逐句解释:
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这里的“三圣”可能指的是佛祖、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他们被视为佛法的最高象征。而“德山”则是一个佛教圣地,与达摩祖师有关。这句话意味着这些高僧到达德山后,便开始展示他们使用的坐具。
呼为云,吸为雨:这两句诗描绘了云和雨的自然现象,但在这里它们被用作比喻来描述僧人的行为举止。云可以变化多端,如风一般无拘无束;雨则能滋润万物,带来生机。这里用来形容僧人的言行举止如同自然界的变化,既自由又富有生命力。
袭袭清风动寰宇:这里的“袭袭”形容清风轻轻吹拂的样子,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同时,“寰宇”是指整个宇宙,暗示这种清风不仅影响了周围环境,也触动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
笑哭不是等闲声,路见不平应有主:这两句诗强调了僧人的慈悲心肠和正义感。笑哭并非随意的表现,而是有其深刻含义。当遇到不公之事时,应该主动出面制止,而不是袖手旁观。
要斩不平人,不与平人语: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正义行为。要勇敢地去斩除那些作恶的人,而不是选择与他们和平共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佛教中的斗争精神。
而今何处见踪由,剔起眉毛看鹞子:最后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种难以捉摸或难以理解的行为。这里的“踪由”可能是指某种迹象或踪迹,而“剔起眉毛看鹞子”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努力寻找线索时焦急的样子。这一句可能是在讽刺那种表面功夫,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和洞察力来自于深入思考和实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德山僧人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理想的修行状态。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和比喻手法,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平静、慈悲以及对世界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