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兔生两角。
幕阜之顶,硗硗确确。
从十年游,脚跟皴剥。
讨甚机锋,七错八错。
【注释】
- 南海之滨:指中国南海一带。
- 幕阜之顶:指的是中国江西省境内的幕阜山。
- 硗硗确确:形容山势险峻不平。
- 从十年游,脚跟皴剥:意思是说跟随师父学习了十年,脚底磨出了老茧。
- 讨甚机锋:询问什么机锋,机锋是禅宗用语,意指禅宗的机缘和法门。
- 七错八错:形容说话或做事复杂混乱。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学僧对禅宗机锋的探求,诗中通过描绘师、生在山间行走的场景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执着追求和对禅宗机锋的独特见解。
诗的开篇就提到了“南海之滨”,这是诗人对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直接描述,同时也寓意着自己的修行之旅是从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开始的。接着,“幕阜之顶”则是点明了诗人所要探访的具体地点——幕阜山。这两个地点的提及,不仅为接下来的叙述提供了背景,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修行环境的向往和期待。
紧接着,“从十年游,脚跟皴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师父共同走过的艰辛岁月。这里的“十年游”既是指师徒俩一起修行学习的时长,又象征着他们在这段旅程中所经历的风雨和磨难。而“脚跟皴剥”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长时间的行走中,双脚因承受重负而变得粗糙的老茧,这既是对修行辛苦的一种象征,也是对人生旅途中必经之路的一种隐喻。
“讨甚机锋,七错八错”这句诗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禅宗机锋的深入探讨和思考。在这里,“讨”字表明了诗人主动寻求解答的态度;“甚机锋”则是对禅宗机锋的高度概括;“七错八错”则形容诗人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既有可能意味着他的思考过程充满了迷茫和疑惑,也可能暗示着这些困难和困惑正是他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师徒二人在修行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对禅宗机锋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值得我们在阅读和品味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启示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