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九首 其十八

落花随流水,啼鸟在深云。
莫怪多违背,年高耳目昏。
岂不见七百甲子老禅翁,对人只道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十九首·其十八》是宋代释守卓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落花随流水、啼鸟在深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释守卓(生卒年不详),北宋时期僧人,擅长佛学与诗词,有“落花随流水”句流传千古。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在禅宗文化的影响下,他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浓厚的禅意。

  2. 诗歌原文:古松下苔石憨眠,野溪边筇枝倒卓。幽鸟啼春水奏流,凑成一曲村田乐。

  3. 主题思想:该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于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通过对落花、流水、啼鸟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4. 艺术特色:此篇诗歌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的禅宗色彩,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充满了禅意和哲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偈十九首·其十八》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