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福胜长老

真人十八界元空,三十一人同姓吕。
分散游山各占山,三十一人又同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崇福源长老》是宋代诗人释智愚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分析: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释智愚,一名不详,生活在宋代。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佛教禅宗的思想,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宗教与哲学结合的追求。
  • 作品流传:《寄崇福源长老》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它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评价,还被视为禅宗文化的重要载体。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真人十八界元空”,这句诗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认为一切事物都源自同一虚空之中,没有固定的界限和实体存在。“真人”即指真正的修行者,他们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 意象描绘:诗中的“分散游山各占山”,描绘了修行者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修行之地,虽然看似分散,但最终又都能在同一片山林中找到自己的归属,象征着精神上的统一和融合。
  • 语言特色:整首诗用词简练,含义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简洁而富有哲思的语言风格,使得《寄崇福源长老》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诗,更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1.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释宗杲通过这首诗展现了禅宗特有的意境,即万物归一、心外无法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越,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探索。
  • 文化内涵:《寄崇福源长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禅宗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外在的文化环境。它传递了一种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寻找自我,实现心灵的自由。
  • 历史意义:在宋代这个宗教文化相对繁荣的时代,释宗杲的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研究宋代禅宗文化的重要文献。

《寄崇福源长老》是释宗杲以禅宗视角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学作品的风采,还能深刻理解禅宗文化的内涵,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