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四

水底泥牛嚼生铁,憍梵钵提咬著舌。
海神怒把珊瑚鞭,须弥山王痛不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四》是一首宋诗,由释心月所作

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涅槃心”,即超越一切分别的智慧。《偈颂一百六十首》共收录了一百二十首诗作,其中“其四”为其中的第四首,通过描绘世间万物的无常和虚幻,引导人们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

诗中的比喻十分形象生动。如“一非一,二非二”,“赵州无路”,都巧妙地用日常语言表达了佛教的深层哲理。同时,通过对历代贤圣与普通人的理解差异,强调了解悟佛法的关键不在于外在形式,而是内心的领悟。这种直白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迅速把握诗文的主旨。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涵盖了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以及人物性格等多个方面。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还有助于读者从多个角度理解人生和社会的现象。例如,“彻骨彻髓道一句,三要三玄绝遮护”,“竺乾四七例皆迷,震旦二三浑未悟”,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人们对佛法理解的深浅不一,进而引出对佛法真谛的探讨。

在解读诗歌时,应考虑历史和文化背景。释宗杲所处的宋代社会背景,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特点等,都在诗中得到了反映。通过深入探讨这些背景因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作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释宗杲通过他的偈颂,传达了禅宗追求心灵解脱、超越世俗的观念,这些观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宋代禅宗文化及哲学思想的宝贵资料。通过对其深入分析和理解,不仅能领略到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