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二十

径山无寸土庄田,今夏随宜结众缘。
慵论道,懒谈禅,拄杖挑来个个圆。
不用息心除妄想。
大家吃饭了瞳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二十》是释宗杲所作,其中蕴含深邃的佛学思想与生活哲理。《偈颂一百六十首》是由宋朝的释宗杲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共有160首。这些诗作通常以佛教典故为题材,通过比喻和象征的形式传达了深刻的宗教哲学思考和生活指导意义。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释宗杲在诗中引用了“南泉无过,口能招祸;赵州礼拜,草贼大败”等典故,说明言语不慎可能带来灾祸。同时,他通过“超然居士设粥”、“吃了挂起钵盂”等描述,展示了佛教中修行者放下世俗欲望,回归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这首诗探讨了人世间的名利观念。《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五十六》中,释宗杲用“超然居士设粥,供养一堂龙象”来比喻,指出尽管人们供奉佛像,但最终仍需自食其力,不能依赖他人。这种观点反映了禅宗对个人修行和社会道德的双重要求。

这首诗也反映了释宗杲对自然和宇宙法则的理解。例如,在《偈颂一百六十首·百二十日夏》中,他写道:“今朝二月二十,又是清明寒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同时,他提到“灵云不见桃华,争信曲中有直”,暗示了即使在表面看似混乱无序的事物中,也能找到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这首诗还体现了释宗杲对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深刻思考。例如,他提出的“多虚不如少实”的观点,提醒人们在追求外在形式和物质享受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二十》不仅是一首表达佛教教义和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文学经典。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释宗杲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