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绝顶,富在福严。
乐在天堂,苦在地狱。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容的。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六十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六十九》是宋释宗杲的作品。宗杲,字觉范,号佛慧,为南宋时期著名的佛教禅师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禅理、优美的文字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六十九》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将禅意融入其中。例如,诗中提到“摩竭提国犹在半途”,意味着修行者如同行走于半途的国度,尚未抵达目的地。这种描述既表达了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也暗喻了禅宗中所说的“悟道”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此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文殊三处安居,志公不是闲和尚”,宗杲可能在暗示修行者应随时保持警觉,不被表象所迷惑。
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致。诗句不仅在形式上符合古典诗歌的审美要求,而且在内容上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高在绝顶,富在福严。乐在天堂,苦在地狱”,这四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修行者的两种极端境遇,反映了禅宗中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六十九》是释宗杲在其宗教生涯中留下的重要作品之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禅宗修行的探讨,该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邃的禅学思想,也展示了宋代诗词的美学特色。对于研究中国禅宗文化及宋代诗歌艺术的人而言,这首偈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