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七十八

如人持尺量虚空,复有随行计其数。
虚空边际不可得,吾君寿量亦如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七十八》是宋代释宗杲的作品,这首诗以“如人持尺量虚空,复有随行计其数”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虚空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还反映了他对人生、世界以及生死无常的哲学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偈颂:

  1. 诗歌原文
    如人持尺量虚空,
    复有随行计其数。
    虚空边际不可得,
    吾君寿量亦如是。

  2. 诗歌鉴赏

  • 意象描绘:诗中通过“持尺量虚空”这一动作,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的宏观理解与把握。而“随行计其数”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与分析的重要性。
  • 哲学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虚空的描绘,引发了关于宇宙本质的思考。诗人认为,无论我们如何试图去衡量或计算,都无法真正触及到虚空的边缘,这反映了一种对现实认知的局限性和超越性。同时,这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 人生观照: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传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它不仅仅是对死亡的警示,更是一种对于生活态度的启示。诗人鼓励人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变化,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 审美情趣:从艺术角度来看,《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七十八》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展示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成就。它不仅是一首宗教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诗歌。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代:宋·释宗杲的《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七十八》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他们通过诗词来表达对佛理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
  • 宗教色彩:作为佛教文学的一部分,《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七十八》蕴含了丰富的宗教意义。它不仅传达了佛教教义,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宇宙以及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
  1.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七十八》采用传统的四言古诗形式,这种形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传诵,适合用于表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 语言特色:诗句中的用词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如人持尺量虚空”中的“持尺”形象地表达了测量的行为,而“虚空边际不可得”则暗示了虚空的无限和神秘。
  1. 社会影响
  • 传播范围:由于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与优美的文字,《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七十八》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文人学者的高度评价,而且流传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 文化传承:在当代社会,这首偈颂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价值。它不仅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秘密,还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帮助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1. 艺术表现
  • 意象创造: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虚空”、“随行”、“计其数”,构建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象征手法:诗中的意象往往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例如,“虚空边际不可得”不仅是对宇宙的直观描述,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通过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成功地传递了更为复杂且深刻的思想内容。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七十八》不仅是一首具有宗教色彩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邃哲理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佛教文化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