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一百十八

云门举起竹篦,禅和切忌针锥。
鸾凤不栖荆棘,■■偏守空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一百十八》是宋释宗杲的作品。此诗为宋释宗杲的偈颂中的一篇,收录于每日诗词网站中。下面对该作品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介绍
  • 宋释宗杲(约1090—约1158),字觉老,号参堂,江西豫章人,宋代著名禅宗僧人。他一生致力于佛教教义的研究与传播,尤其在禅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诗作多以禅宗教义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人生、宇宙和万物本质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1. 原文节选
    推不进前,约不退后。临济白拈,未是好手。南山不惜两茎眉,玉箸空将撑虎口 …
  • 此诗句出自宋释宗杲的偈颂,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一种理解。其中“推不进前,约不退后”意味着修行者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既不盲目追求进步也不轻易退缩。“临济白拈,未是好手”则指出了禅宗修行中的一种常见误区,即过度依赖他人的指引而忽视了自我修行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南山不惜两茎眉,玉箸空将撑虎口”则是对禅宗修行中一种形象的描述,通过“南山”与“玉箸”的比喻,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坚韧与毅力。
  1. 主题解析
  •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一百十八》的主题主要围绕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展开,通过对修行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的描述与反思,揭示了修行的本质在于内心的觉醒与超越。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宗杲对禅宗修行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宇宙以及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一百十八》不仅是宋释宗杲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更是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禅宗修行的内在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