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琳和尚赞

触处无碍,得大自在。
达磨脊梁,释迦脑盖。
夫是之谓普明老人,敢与诸尘作对者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普明琳和尚赞’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位名叫普明琳的和尚的形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普明琳和尚赞

普明琳,僧也,居山寺中,人皆称其为”清高居士”。其人不事俗务,终日坐禅,诵经念佛,心无旁骛,犹如一泓清泉,源远流长。

一日,普明琳禅师与众弟子在寺院中行走,见一花自天而降,落在其手。禅师微笑,将花置于掌心,观之良久。弟子们不解其意,纷纷询问。禅师乃言:”此花虽小,却能映出天地之大;人之生命,亦应如此,虽短暂,却能留下永恒的痕迹。”

众人听后,恍然大悟,深感禅师言传身教之深意。自此,他们更加敬仰禅师,将其视为心中的楷模。

这首《普明琳和尚赞》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普明琳和尚的清高品格和崇高境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富含哲理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