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动著舌头,葛藤已遍天下。
等闲一击虚空,随手便成缝罅。
法宏貌得吾真,仿佛镇州普化。
我今写赞上头,要作丛林佳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不曾动著舌头,葛藤已遍天下。
等闲一击虚空,随手便成缝罅。
法宏貌得吾真,仿佛镇州普化。
我今写赞上头,要作丛林佳话。
《法宏禅人求赞》(又称《法洪禅师颂》)是宋代著名禅宗僧侣释道原所作的一首偈语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以及对于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行为的看法。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结构。整首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28个字。诗句的排列顺序为:第一句“法洪禅人求赞”,第二句“佛性不生不灭”,第三句“如来常住世间”,第四句“我今为汝说此义”。
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法洪禅人求赞”:这里指的是法洪禅师,他在寻求对佛法、佛教教义的赞美和领悟。
“佛性不生不灭”:这是禅宗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即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不是通过修行就能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不断地修行,逐渐接近佛性。
“如来常住世间”:这里的“如来”是指佛陀,佛陀总是存在于世间,他的存在并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条件,而是通过自身的存在来教化众生。
“我今为汝说此义”:在这里,作者表示自己现在要向法洪禅师传授关于佛法、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见解。
《法宏禅人求赞》这首诗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于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行为的看法。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禅宗文化的特点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