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山头留不住,相携夜过长芦渡。
识得诸方第一机,踏翻船子先归去。
偈颂十五首 其十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十五首 其十四》是释慧方所作的一首偈颂诗,表达了禅宗的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等思想。下面是对这首偈颂的具体介绍:
- 作者背景
- 释慧方:释慧方,南宋著名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他于十七岁试经得度,历经数年修行与实践,后历任隆庆寺及吉州禾山寺的高僧。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禅宗作为一种重要宗教形式,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诗歌主题
- 直指人心:释慧方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直指人心的禅学思想,即人们可以通过直接的领悟和体验达到心灵上的解脱。
- 不立文字:该诗也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的理念,即强调通过实际的体验而非文字的描述来领悟佛法。
- 诗歌结构
- 前半部分:“第一玄,直透威音前”描述了第一玄的直接透彻和直达心灵的能力。
- 后半部分:“第二玄,曾不落正偏。第三玄,照用两俱全”则探讨了禅宗中的玄妙,指出真正的悟道不在于偏颇,而在于全面的理解与应用。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了: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都富有深意,能够直接触动人心。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很多象征性很强的意象,如“波”与“水”、“酥酪醍醐”,这些意象富含哲理,让人深思。
《偈颂十五首 其十四》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宗教内涵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它不仅反映了禅宗的核心教义,还展示了宋代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