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玄,直透威音前。
第二玄,曾不落正偏。
第三玄,照用两俱全。

【注释】:

偈颂十五首 其十四

  1. 【第一玄】:佛教语。谓一切法皆空之本源,即真空。
  2. 【第二玄】:指“二乘”所修之空,即假空。
  3. 【威音前】:“威音”,佛号。谓佛说法时之威猛音声。此指佛之威德与教化之力。
  4. 【直透威音前】:直指、透彻地通达于佛之威德与教化之力之前。形容对佛法有深切的理解与领悟。
  5. 【曾不落正偏】:佛教语。指佛性非偏正之分,无善恶、是非、对错之别。
  6. 【照用两俱全】:佛教语。谓佛之智慧与悲心,既具智慧又具悲心,二者缺一不可。此指对佛法有全面的理解与实践。

【译文】:
第一玄——虚空之始,直指佛之威德与教化之力之前。
第二玄——佛之威德与教化之力并非偏正之分,而是一体之两面。无论善行还是恶行,都是对佛法的片面理解。真正的佛性,既无善恶之分,亦无对错之别。
第三玄——佛之智慧与悲心,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共同构筑了佛法的真谛。只有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并实践佛法,才能真正领悟到佛之智慧与悲心的真正含义。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三个层次的阐述,深刻揭示了佛法的核心要义。首先,它指出了“第一玄”——虚空之始,直指佛之威德与教化之力之前。这一层表达了对佛法的初步理解和领悟,强调了对佛法的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性。其次,第二句“第二玄”则进一步揭示了佛性的真实面目,指出佛之威德与教化之力并非偏正之分,而是一体之两面。这不仅是对佛法的一种深化理解,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提醒我们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要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最后,第三句“第三玄”再次强调了佛的智慧与悲心的不可分割性,指出只有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并实践佛法,才能真正领悟到佛之智慧与悲心的真正含义。这不仅是对自己修行的要求,也是对他人的劝诫,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真正领会佛法的精神,实现心灵的解脱和提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