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四首 其四

门庭推倒乱纵横,火迸星飞无路行。
赤契分明基业在,依前浅种又深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十四首》的第四首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诗作内容与主题: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人在雨后初晴的竹林中行走,目睹了无数深红间浅红的落英,感受到了春寂寂的寂静之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又细腻,通过竹溪、雨后、落花等自然元素,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审美感受。
  2. 作者背景与生平:释师体,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宗僧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宗教内涵,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作为南岳下十六世的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他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创作都深受其宗派文化的影响。
  3. 艺术风格与特色:释师体在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在形式上显得工整,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意。例如“砍头沥血摩诃演”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和坚持。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颂古十四首》成为研究宋诗的重要文献之一。
  4. 历史价值与影响:《颂古十四首》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宋代禅宗文化和社会风情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颂古十四首》中的第四首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展现了释师体深邃的佛教哲学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这首诗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启发人们对生命、宇宙和自我存在进行深刻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