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释迦,现千百亿。
盐贵米贱,苦趁乐吃。
瞋喜爱憎,是非声色。
日炙风吹,一文不直。
四圣赞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圣赞 其一》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僧人释师体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以佛教中的四位圣者——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为题材,进行了赞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释师体(1180-1179年),号或庵,俗姓罗,黄岩(今属浙江)人。师体年少时即出家为僧,曾参拜过妙智院守威等人,后成为沙弥,并初参此庵于天台护国寺,后来还住过吴地的报觉寺和润州的焦山寺。
诗歌内容:《四圣赞 其一》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赞颂了这四位佛教圣贤的智慧与慈悲。诗中描述了释迦牟尼佛的千百亿化身,以及文殊、普贤和观音菩萨的形象特点,表达了对这些圣者的崇敬之情。
创作背景:释师体在这首诗的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修行体验和佛教教义的理解。作为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宗教色彩和个人修为。
文化价值:作为南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四圣赞 其一》不仅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宗教经典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其艺术价值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以及对佛教教义的现代诠释。
后世影响:该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研究禅宗哲学和佛教文化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四圣赞 其一》是释师体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文学才华创作出的一首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诗歌。它不仅是对佛教圣者的赞颂,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探索和表达。对于研究宋代文学、禅宗思想以及佛教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