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首 其二

不见人斑见虎斑,算来莫愿见人斑。
虎斑见后通回避,唯有人斑近最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十首·其二》是宋代僧人释端裕创作的一组偈颂,反映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和众生相的深刻观察与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 修行不落与不昧,尽作野狐涎唾腥。
  • 拾取娘生穷相口,拶开云路吸雷霆。
  • 玉箫吹作凤鸾吟,惹动游人离别心。
  • 一陈东风卷寥廓,四方八面少知音。
  • 高堂公子醉双陆,乱撒明珠发异光。
  • 一掷输赢谁辨得,满盘骰子不成双。
  • 劫火洞然俱败坏,青天白日愈光辉。
  • 王孙醉寝迷春梦,不觉莺啼柳絮飞。
  • 百千诸佛眉弯曲,无订无修眼搭痴。
  1. 诗中意象分析:释端裕通过这些偈颂,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佛教哲学相结合,表达了对世界本质和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例如,“修行不落与不昧”可能指的是修行者在追求悟道的过程中,既要避免落入世俗的迷惑,也要保持心灵的清明和坚定。
  2. 佛教思想探讨:《颂古十首·其二》中的许多诗句蕴含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如因果律、空性观念以及轮回转世等。通过这些诗歌,可以窥见佛教教义如何与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3. 文学价值评价:这组偈颂不仅是宗教文本,也是文学作品,它们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从文学角度来看,《颂古十首·其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社会价值。
  4. 历史背景考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佛教发展迅速,文人士大夫阶层与佛教的关系密切,这为佛教文献与文学作品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释端裕作为僧人,其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5. 读者接受与影响:这些偈颂被后世广泛传颂,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其背后的哲学意蕴和艺术价值,使得这些作品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6. 现代价值再发现:在今天,重新审视这些古代偈颂,可以让我们获得新的启示,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7. 学术研究意义:《颂古十首·其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宋代文化和佛教禅宗的理解,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料。

《颂古十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宗教哲理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对其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汲取其中的人生智慧,为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启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