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黄太史,翰墨四海知。
风流过修竹,自弃或若遗。
岂伊岁寒质,似我槃礴时。
此君不解语,风雨扶持之。
夜窗或荡撼,灯火皆疑危。
龙去恐□□,呻吟欲勤追。
摩挲古屋壁,想像还依稀。
怜公读书瘦,爱竹何缘肥。
饮尽三斗墨,半梢或相宜。
争如鸱夷子,一舸容西施。
岁晚意浩荡,江湖相倚毗。
云幢与烟节,异致仍同归。
多应黑瘦语,绝倒黄初诗。
君家百斛力,不解增双眉。
荣枯各本色,王林亦神驰。
我欲学挥扫,一年以为期。
胸中富千亩,二凤当来仪。
箫韶久不作,此恨常依依。
会须归故国,夜梦而昼思。
庭空月欲落,斯文还在兹。
和山谷赋黄迪墨竹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山谷赋黄迪墨竹韵》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董其昌的一首题画诗。此作以“黄”字为题,意在赞颂画家黄公望(号小松)的画艺,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别号南宗大师,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明朝书画家、文人,文名远播于海内外,与王世贞、陈继儒、张岱并称“明四大家”。
《和山谷赋黄迪墨竹韵》原文如下:
《和山谷赋黄迪墨竹韵》
黄公小笔点江山,墨色淋漓写竹根。
山静水闲心亦静,竹清石古韵更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黄公望用他的小笔点染出江山的壮丽景色,而墨色的淋漓更是将竹子的根须勾勒得栩栩如生。山静水闲,心也变得宁静;竹清石古,韵味更加清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精湛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