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 其七

事多兴废莫持论,唯有禅宗理可尊。
似讷始平分别路,如愚方塞是非门。
刳肠祇为生灵智,剖舌多因强语言。
争似息机高卧客,年来年去道长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游的《山居诗 其七》是一首表达隐居生活闲适与超然物外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烦扰的远离。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陆游: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以忧国忧民的态度和独特的诗词风格著称于世。
  • 创作时间:《山居诗 其七》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上频繁发生变革,社会矛盾加剧,文人士大夫多有离乱之感,陆游也不例外。他的许多作品都透露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诗歌原文
  • 一瓢颜子非为乐,四壁相如未是高:这里引用了孔子颜回的典故,颜回虽贫穷却心无杂念,不为物质所累,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四壁”则暗喻生活的简陋,与古代文人追求的高洁自持形成对比。
  • 争似山家真活计,屋头松韵泻秋涛: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山居的生活简朴而自然,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自然界的和谐与静谧。
  1. 诗歌鉴赏
  • 意境:《山居诗 其七》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理想境界。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 情感:整首诗流露出淡泊明志的情感色彩。陆游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状态的一种逃避或抗议。
  • 语言:语言朴实无华,但充满力量。诗句中的“一瓢颜子非为乐”等用典,使得诗歌富含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历史意义
  • 反映时代特征:这首诗作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心态和生活选择。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倾向于寻找心灵的归宿,而山居生活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
  • 启发后人:陆游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描述,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压力和困扰,这首诗提醒人们要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1. 文化价值
  • 传统文化的体现: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思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隐逸是一种常见的题材,诗人借山水之景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 艺术表现:从艺术角度来看,此诗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手法不仅使诗歌富有诗意,也增强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1. 社会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陆游的《山居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宋代隐逸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许多后代文人在面对困境或寻求心灵慰藉时,常引用这首诗来表达他们的心境。
  • 文化传承:陆游的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陆游的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山居诗 其七》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于世,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