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多兴废莫持论,唯有禅宗理可尊。
似讷始平分别路,如愚方塞是非门。
刳肠祇为生灵智,剖舌多因强语言。
争似息机高卧客,年来年去道长存。
【注释】
山居诗 其七:山中隐居的生活,这是第七首。
事多兴废莫持论,唯有禅宗理可尊。
似讷始平分别路,如愚方塞是非门。刳肠祇为生灵智,剖舌多因强语言。争似息机高卧客,年来年去道长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山居诗》中的第七首。全诗以山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作者的隐逸情怀和对禅宗的尊崇。
首联“事多兴废莫持论,唯有禅宗理可尊”表达了对于世事的淡泊与超脱,认为只有禅宗的道理才是值得推崇的。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禅宗强调的无我和解脱,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颔联“似讷始平分别路,如愚方塞是非门”则进一步描绘了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比喻,将禅宗修行比作沉默寡言、不问世事的智者,将世间的争执和是非比作堵塞道路的障碍,以此来表达禅宗的清净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颈联“刳肠祇为生灵智,剖舌多因强语言”进一步说明了禅宗修行的目的和方法。通过割开自己的肠子和舌头,来培养对众生的智慧和慈悲心。这里的“刳肠”和“剖舌”都是极端的修行方式,但都是为了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尾联“争似息机高卧客,年来年去道长存”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方式的向往。他认为,像放下纷扰世事的高卧者一样,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才能真正地体验到禅道的真谛,这种生活的状态是任何争斗和纷争都无法替代的。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方式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的尊崇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世俗的纷扰和禅宗的清净,表达了作者对心灵自由和超然物外的追求。同时,诗歌也体现了佛教禅宗强调的无我和解脱的理念,以及通过修行来净化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