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教宗中有二门,十度万行称为尊。
初名止观助新学,后成定慧菩提根。
唯一法,似双分。
法性寂然体真止,寂而常照妙观存。
定为父,慧为母,能孕千圣之门户。
增长根力养圣胎,念念出生成佛祖。
定为将,慧为相,能弼心王成无上。
永作群生证道门,即是古佛菩提样。
定如月,光烁外道邪星灭。
能挑智炬转分明,滋润道芽除爱结。
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
能令邪见愚夫禅,尽成般若波罗蜜。
少时默,刹那静,渐渐增修成正定。
诸圣较量功不多,终见灵台之妙性。
瞥闻法,才历耳,能熏识藏觉种起。
一念回光正智开,须臾成佛法如是。
禅定力,不思义,变凡为圣刹那时。
无边生死根由断,积劫尘劳巢穴堕。
湛心水,净意珠,光吞万象烁千途。
抉开己眼无瑕翳,三界元无一法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共四十八句,每句七字,共计360个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定慧相资歌(注释): 定与慧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学问的深入。
祖教宗中有二门(注释): 禅宗教义中有两个主要的门径,一是止观,二是般若。
十度万行称为尊(注释): 在佛教中,修行达到十度(即十种修行方式),以及万行(指广泛的善行)被认为是尊贵的。
初名止观助新学(注释): 最初,止观是初学者入门修行的基础。
后成定慧菩提根(注释): 后来,定慧成为了修行者修得正果的根基。
唯一法,似双分(注释): 唯一的佛法,就像两个分开的事物。
法性寂然体真止(注释): 真止是指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法性是佛法的本质。
寂而常照妙观存(注释): 即使在寂静之中,也能通过微妙的观察来保持对佛法的理解。
定为父,慧为母(注释): 定与慧是修行中的两个基本元素,可以视为父母。
能孕千圣之门户(注释): 定与慧可以孕育出众多佛陀和圣贤的智慧。
增长根力养圣胎(注释): 通过培养定力和慧力,可以滋养圣人的修行过程。
念念出生成佛祖(注释): 每一个念头都可以帮助修行者走向佛道。
定为将,慧为相(注释): 定的作用是引导我们向善,慧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真相。
永作群生证道门(注释): 永远都是通往解脱之路,这是所有众生的通道。
即是古佛菩提样(注释): 这就是古老的佛陀所追求的菩提境界。
定如月,光烁外道邪星灭(注释): 如同月亮一样,定力的光芒能够驱散外界的诱惑和迷惑。
能挑智炬转分明,滋润道芽除爱结(注释): 点燃智慧之灯,照亮道路,清除心中的障碍和爱欲。
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注释): 慧力如同太阳,能够照亮黑暗的房间,消除无知和疑惑。
能令邪见愚夫禅,尽成般若波罗蜜(注释): 能使那些邪见和愚昧的人最终成为觉悟的菩萨。
少时默,刹那静(注释): 在短暂的沉默中,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渐渐增修成正定(注释): 通过不断的修行,逐渐达到内心的稳定和平静。
诸圣较量功不多(注释): 许多圣人的成就并不算多,他们只是在不断地修行和完善。
终见灵台之妙性(注释): 最终会看到心灵的真正本性和智慧。
瞥闻法(注释): 突然听到佛法的教诲。
才历耳(注释): 只是稍微接触一下。
能熏识藏觉种起(注释): 佛法的熏染可以唤醒内心深处的意识,促使觉悟的种子萌芽。
一念回光正智开(注释): 一个念头的觉醒就能开启正知正觉的大门。
须臾成佛法如是(注释): 片刻之间就可以成就佛法的道理。
禅定力(注释): 禅定的力量。
不思义(注释): 不必思考,直接理解。
变凡为圣刹那时(注释): 将凡人转化为圣人的那一刻。
无边生死根由断(注释): 一切生死的烦恼已经彻底断绝。
积劫尘劳巢穴堕(注释): 长期的尘世烦恼已经化为虚无,像鸟巢一样坠落。
湛心水(注释): 内心如深水一般清澈、纯净。
净意珠(注释): 清净的意志像珍珠一样宝贵。
光吞万象烁千途(注释): 光芒吞没了所有的现象,照亮了无数的道路。
抉开己眼无瑕翳(注释): 自己的心灵被打开,没有任何瑕疵和障碍。
三界元无一法拘(注释): 整个三界之内都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