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 其三十八

松阴疏冷罩寒门,静见吾宗已绝论。
驱得万途归理窟,更无一事出心源。
烟云忽闭岩前洞,鸡犬时闻岭下村。
放旷本来无别意,免教停海起波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诗·其三十八》是宋代释延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心境和生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以及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作者背景
  • 释延寿:宋初僧人,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他年轻时因仕途不顺而出家,曾在明州雪窦山居住多年,后受吴越王邀请入灵隐山新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著述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作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松阴疏冷罩寒门,静见吾宗已绝论。
    驱得万途归理窟,更无一事出心源。
    烟云忽闭岩前洞,鸡犬时闻岭下村。

  • 翻译
    松树的阴凉覆盖着寒冷的门户,静静地看着我的家族已经断绝了论争。
    驱散了万种诱惑回归道理的中心,不再有任何事情从心中出现。
    忽然关闭了岩前的洞穴,时而听见岭下的村庄里的鸡鸣狗吠。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松阴”与“寒门”营造了一种静谧、冷清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超然。“吾宗已绝论”则反映了他对世事纷争的超脱。
  •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追求的淡然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这种追求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脱,更是对精神境界的提升。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诗中使用了松树、寒门、烟云、岩洞等自然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深意,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 语言简练:虽然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通过简单的语言却能深刻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宋代诗词注重简约自然的艺术风格。

《山居诗·其三十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示,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哲学和心灵成长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