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 其四十五

携筇闲步望山行,竟日逍遥任野情。
上岭梯登危石侧,渡溪桥踏古槎横。
绿罗水皱岩根急,红锦霞舒海面明。
一轴咏怀高尚意,援毫因事偶吟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诗 其四十五》是释延寿的一首著名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漫步、攀登和行走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释延寿(830年—902年),字德韶,号翠岩,温州人,唐代诗人及高僧。他于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后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他的生平经历复杂而丰富,不仅曾历任官职,而且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僧人。

  2. 作品原文
    携筇閒步望山行,竟日逍遥任野情。
    上岭梯登危石侧,渡溪桥踏古槎横。

  3. 主题内容:《山居诗 其四十五》通过描写诗人在山中的行为,反映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诗中“携筇閒步望山行,竟日逍遥任野情”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上岭梯登危石侧,渡溪桥踏古槎横”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在山路上攀爬和行走的情形。整首诗洋溢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如“凉夜月”和“石床”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氛围,体现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深刻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淡泊。

  5. 历史影响:《山居诗 其四十五》不仅是释延寿个人生活状态的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后世很多诗人的创作。

《山居诗 其四十五》是释延寿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一种赞美。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了解,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