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 其四十六

负气争权事可悲,金貂绣毂尽何之。
唯闻野棘盘荒冢,祇见空陵叠坏碑。
灯暗竹堂行道夜,烟昏石窟坐禅时。
怡然自得真栖处,何用经营别路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诗 其四十六》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曹勋(1098年6月25日—1174年4月9日),字公权,一字源道,号松隐,又号易安居士、真易斋主人,汉族,北宋徐州彭城县 (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张集镇)人。宋室南渡后,以曹勋为国子司业兼翰林侍读学士,官至尚书右丞、少师、太子太傅,封许国公。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谥号“文正”。获赠太师,封颍川郡开国公,葬于南京九曲池之神烈山。
  1. 诗歌原文
    负气争权事可悲,金貂绣毂尽何之。
    惟闻野棘盘荒冢,祇见空陵叠坏碑。
    灯暗竹堂行道夜,烟昏石窟坐禅时。
    怡然自得真栖处,何用经营别路岐。

  2. 诗歌赏析

  •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场景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负气争权事可悲”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失意与无奈,表达了他对权势争斗的厌恶。次句“金貂绣毂尽何之”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第三句“惟闻野棘盘荒冢,祇见空陵叠坏碑”,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而静谧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过去荣华富贵的回忆与反思。最后两句“灯暗竹堂行道夜,烟昏石窟坐禅时”展现了诗人夜晚在竹林中行走和在石窟中修行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于隐逸生活的赞美。

曹勋的《山居诗 其四十六》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田园诗,它更是一种对于生命态度的反思和对于自然美的颂扬。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精神和对自然的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