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蒋山痴绝和尚 其二

没弦琴三弄五弄,无孔笛一声两声。
明月浮空天似水,长安归梦恰三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蒋山痴绝和尚 其二》是宋代诗僧释心月所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表达。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释心月,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为掩室禅师法嗣。他不仅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其作品也受到了后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2. 作品原文:没弦琴三弄五弄,无孔笛一声两声。明月浮空天似水,长安归梦恰三更。
  3. 作品鉴赏:《寄蒋山痴绝和尚 其二》在结构上采用了“起承转合”的传统手法,首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夜晚景象,接着转入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描写,最后以诗人自己的归梦结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
  4. 作品赏析:在《寄蒋山痴绝和尚·其二》中,诗人通过“没弦琴三弄五弄,无孔笛一声两声”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禅宗音乐和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禅宗的哲学意味,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文化内涵。
  5. 作品背景:该诗的创作背景与释心月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一位禅宗僧人,释心月对于禅宗的理解非常深刻,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禅宗的智慧和哲理。因此,《寄蒋山痴绝和尚·其二》中的禅意和哲理,正是他个人修行体验的体现。
  6.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寄蒋山痴绝和尚·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

《寄蒋山痴绝和尚·其二》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歌,通过对禅宗音乐和修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是释心月个人修行和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交融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