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三十五

混不得,类不齐,六爻宛转见重离。
夜深下视千山白,不是其中人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三十五”是由宋代禅师释心月所创作的一首偈颂。在佛教文化中,偈颂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通常用来表达禅理和修行的体验,它以简练的文字描绘出深邃的禅宗意境,是理解佛教哲学与实践的重要文本。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品背景: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出生于四川眉山,是一位具有深厚佛学修养的禅师。他的活动年代跨越了南宋多个历史时期,曾先后住持过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等重要寺庙,并且对佛教经典有所研究,著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和《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这些著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禅宗文献资料。

  2. 诗歌内容:“有时风高月冷海晏河清,有时变化晦明兴云致雨。”这句诗描绘了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禅宗中无常与空性的思想。通过这样的自然景象来比喻世间万物的变迁和心灵的修行过程,体现了佛教中“一切皆空”的哲学观点,即所有现象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

  3. 艺术特色:释心月的这首偈颂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能够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然物外的禅宗境界。他的诗歌风格简洁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传达出禅宗的深刻哲理。例如,他运用了“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等诗句来强调禅宗的实践性和超越性,使读者能够在简单的文字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和精神的升华。

释心月的这首长偈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通过精妙的语言将禅宗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展现给世人,启迪心灵,引领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精神探索和自我实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