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六首 其三

恁么说话,大似肥处添,瘦处减。
殊不知东山老人,惯得其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十六首·其三》是宋代诗人释道宁创作的一首偈颂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哲理意味,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诗歌背景:释道宁,字无为,号石溪,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1238),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淳祐六年(1246),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宝祐二年卒。其作品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等。

  2. 诗歌主旨:诗中开篇“一片虚空亘古今”,描绘出一种广阔无垠、超越时空的意境,暗示了佛法的深远和永恒。接着,“鳞龙头角竞疏亲”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超脱与漠视,以及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探索。诗中的“坐亡立脱知多少,铁树花开别是春”则通过对比铁树开花这一罕见现象,强调了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3. 艺术特色:《颂古十六首·其三》在语言运用上简洁而富有诗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哲学思想,使整首诗既有丰富的内涵,又不失美感。此外,诗中的语言节奏明快,情感真挚,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超脱的力量。

《颂古十六首·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佛教哲学思想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