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岭超方,九上三到。
一槌便成,未是性燥。
诵过水偈,闻色空义。
搅炒肝肠,睡不成睡。
棒头领旨,句下明宗。
夜半鳌山,如鹤抛笼。
象骨岩高,中有鳖鼻。
千五百人,中伤者几。
三毬并辊,大用全提。
石火莫及,电光罔追。
大地撮来,如粟米粒。
今昔行人,看之不出。
望州乌石,日炙风吹。
万福曾郎,眼戴双眉。
雪峰真觉禅师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峰真觉禅师赞》是宋代诗人释慧空的作品。该诗为颂文,对雪峰禅师的事迹和精神进行了赞颂。雪峰禅师,俗姓周,号雪峰,江西宜黄人,宋初禅宗临济宗开山祖师之一,被尊奉为“百丈”或“古百丈”。这首诗通过赞美雪峰禅师的修行和智慧,传达了禅宗对于修行者的教诲,即要超越世俗的烦恼,达到心灵的自由。
在《雪峰真觉禅师赞》中,雪峰禅师以“大悟自心,不假外求”为主题,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觉悟和解脱,而非外在的宗教仪式或知识学习。诗中提到:“大悟自心,不假外求。如来藏性,本来现前。”“不假外求”表明了雪峰禅法的核心思想,即修行者应该通过内观自省和直接领悟佛性,而不是依赖外在的宗教教导或文化传承。
诗中的“如来藏性,本来现前”进一步阐述了雪峰禅师的教导:每个人心中都有佛性,只要能够通过修行去发现和显现这种内在的佛性,就能够达到真正的觉悟和解脱。这种观点与佛教的基本教义相契合,强调了个人的自我修行和内在觉醒的重要性。
《雪峰真觉禅师赞》是一首颂扬禅宗修行精神的作品,通过对雪峰禅师事迹的描绘,传达了禅宗对于个人修行和内心觉悟的重视。这首诗体现了禅宗对于个人内在体验的重视以及对超越世俗观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