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岭超方,九上三到。
一槌便成,未是性燥。
诵过水偈,闻色空义。
搅炒肝肠,睡不成睡。
棒头领旨,句下明宗。
夜半鳌山,如鹤抛笼。
象骨岩高,中有鳖鼻。
千五百人,中伤者几。
三毬并辊,大用全提。
石火莫及,电光罔追。
大地撮来,如粟米粒。
今昔行人,看之不出。
望州乌石,日炙风吹。
万福曾郎,眼戴双眉。

雪峰真觉禅师赞

雪峰真觉禅师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他的修行和悟道之道,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佛教界。他的诗歌作品也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禅意的韵味。

译文:
出山岭超脱尘世,九次上山三次下山。
一槌即成,还未达到性燥。
诵过水偈,闻色空义。
搅动肝肠,却难以入睡。
棒头领旨,句下明宗。
夜半鳌山,如同鹤抛笼。
象骨岩高,中有鳖鼻。
有一千五百人,中伤者几。
三毬并辊,大用全提。
石火莫及,电光罔追。
大地撮来,如粟米粒。
今昔行人,看之不出。
望州乌石,日炙风吹。
万福曾郎,眼戴双眉。

注释:

  1. 出岭超方:走出山岭,超越尘世。
  2. 九上三到:九次上山,三次下山。
  3. 一槌便成:一锤就能完成。形容技艺高超,一气呵成。
  4. 诵过水偈:诵读过水边的偈语。
  5. 闻色空义:听闻了色即是空的道理。
  6. 搅炒肝肠,睡不成睡:比喻禅理深奥,让人无法安下心来睡觉。
  7. 棒头领旨:棒头上领悟佛法的精髓。
  8. 句下明宗:每个句子下面都表明了佛家宗派的根本教义。
  9. 夜半鳌山:夜晚的月光照耀下的鳌山。鳌山是一种形状像山的大石头,这里用来象征高远的山峰。
  10. 象骨岩高:象骨般的岩石很高。
  11. 中伤者几:其中受伤的人有几人。
  12. 三毬并辊:三把铁球一起滚动。
  13. 大用全提:最大的用处都被完全提出来了。形容事情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14. 石火莫及,电光罔追:石头落下的瞬间就像闪电一样,无法追及。比喻事物的快速变化和瞬息万变。
  15. 大地撮来:大地被捏起来。形容事物被彻底改变或毁灭。
  16. 今昔行人,看之不出:现在和过去的人们,看不清楚这些变化。
  17. 望州乌石:眺望着州城的乌石山。
  18. 万福曾郎:拥有万福的曾郎。曾郎是一个人名,这里代指某人。
  19. 眼戴双眉:眼睛戴着双眉。形容眉毛浓密,眼睛明亮有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雪峰真觉禅师的赞美,展现了他的才华、智慧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性,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禅意的韵味。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雪峰真觉禅师的形象和事迹,展示了他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