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戴阿弥,不假花冠之累累。
肩披藕丝,不必璎珞之垂垂。
孤然不倚,俨然若思。
我于一十九类三十二应身中次第观之,而无如是抱膝安闲大自在之风规。

【注释】

顶:头顶。阿弥:即阿弥陀佛。不假:不需要。缨珞:古代的装饰品,这里指花冠和璎珞等。孤然:孤独的样子。次第:依次,一一对应。无:没有。次第观之:依次观察。抱膝:双膝紧抱。安闲:悠闲自在。大自在:非常自在。

【赏析】

《藕丝观音赞》,是一首颂扬观音菩萨的赞歌。全诗用顶戴、肩披、抱膝、大自在四个关键词来赞美观音菩萨。

顶戴阿弥,不假花冠之累累(头顶着阿弥陀佛,不需要花冠的层层叠叠)。顶戴,头顶。阿弥,梵语amita,意译为“无量”,这里指佛。顶戴阿弥表示对佛陀的尊敬。不假,不需要。花冠,佛教僧徒所戴的一种装饰物,用以表敬意或庄严。累累,层层叠叠。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佛陀面前,不需要堆叠层层的花冠,表现出对佛陀的尊敬。

肩披藕丝,不必璎珞之垂垂(肩膀上披着像藕丝一样的东西,也不需要璎珞那样垂下的装饰品)。肩披,肩膀披着。藕丝,比喻柔软而纤细的东西,如藕丝一般。璎珞,是一种装饰品,形似珠链,多串结于颈项上,以显华丽富贵。垂垂,下垂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佛陀面前,不需要华丽的装饰品,表现出对佛陀的恭敬。

孤然不倚,俨然若思(孤独而又不依赖他人,神态严肃而沉思)。孤然,孤独的样子。不倚,不依赖。俨然,神情严肃的样子。若思,好像思考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佛陀面前,不需要依赖他人,展现出自己的庄严与智慧。

我于一十九类三十二应身中次第观之(从第一类到第十八类共有三十一种不同的化身),而无如是抱膝安闲大自在之风规(却没有任何一类有这种悠闲自在的样子)。次第观之,依次观察。十九类,泛指世间所有众生。应身,即应身菩萨,即应化在世间一切众生身上的菩萨。次第观之,依次观察。抱膝,双膝紧贴在一起,形容人无所事事的状态。安闲,悠闲自在。大自在,非常自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从各种不同化身中观察,没有哪种像抱着膝盖那样悠闲自在的风规存在。

整首诗通过赞美观音菩萨的智慧、慈悲和威严,表达了人们对佛陀无尽的敬仰和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外在的装饰品和形象,也有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境界。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观音菩萨的伟大和崇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