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前行,子后随。
不肖孙,愚且痴。
三昧门,各自知。
入深村,草离离。
风前翻忆老杨岐。
【注释】
小师:小和尚。正恭:是作者的法号。松源:地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为天台宗五山之一。掩室:即“掩关”,指隐居修行。师山行图:指描绘山水画,师,从师学习。请赞:求得赞赏。不肖孙:不好的后代子孙。三昧门:佛家语,指心地清净的境界。自:自己,指自己。入深村:进入深山村落。草离离:草木繁茂的样子。风前:风吹过来的时候。杨岐:古地名,在江西吉安府永新县南。
【赏析】
《题松源掩室并师山行图》是一首写山水诗,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描绘自然景色,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思想感情。诗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作者与僧人一起游览松源掩室和师山行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看淡、归隐山林的情怀。
首联“父前行,子后随。不肖孙,愚且痴”写出游。这是一幅父子同行的图画:老和尚在前面走,和尚的儿子跟着走,儿子后面跟着的是孙子。“父前行”、“子后随”,表明全家人出游的情状;“不肖孙,愚且痴”则表现儿子的愚钝痴呆,与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
颔联“三昧门,各自知”写游历。这是一幅师徒三人游历三昧门的图画:老和尚在前面走,和尚的儿子在后面跟随着,而孙子则在后面远远地观看。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他们游历三昧门时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各自知”。这一句既点出了他们的目的地——三昧门,也暗示了他们在三昧门里将获得什么:各自的精神解脱。
颈联“入深村,草离离。风前翻忆老杨岐”写游历深村。这是一幅全家人游历深村的图画:他们走进村庄,四周绿草如茵;当风吹来的时候,他们似乎想起了从前的老杨岐。这一句既写出了他们游历深村时的所见之景,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慨之情: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尾联“风前翻忆老杨岐”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他站在深山村庄里,看着周围郁郁葱葱的草木,不禁想起多年前的老杨岐,那里曾经是他隐居的地方。这里,“翻忆”一词既写出了他对老杨岐的怀念之情,也暗示了他对过去生活的追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面,又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