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寂岩忠和尚

师之出处,师之面颜。
云横楚甸,雨过淮山。
阅其语录,见其作用。
玉转珠回,云兴泉涌。
寂岩之道,莫能形容。
我今赞之,持尺量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赞寂岩忠和尚》是宋代诗僧释心月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表达了对一位禅宗禅师的敬仰和对其修行境界的描述。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心月(? - 1254年),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释心月以其深厚的佛学功底和对禅宗的深刻理解而著名。
  2. 诗歌原文:师之出处,师之面颜。云横楚甸,雨过淮山。阅其语录,见其作用。玉转珠回,云兴泉涌。寂岩之道,莫能形容。我今赞之,持尺量空。
  3. 诗歌赏析:这首诗是释心月对某位禅师的赞美之作。通过描绘禅师的形象和他所处的环境(如云横楚甸,雨过淮山),诗人表达了对这位禅师深刻的理解和崇高的敬意。诗句中使用了“玉转珠回”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禅师的言行举止和内在修为,展现了禅师在佛法中的精湛造诣。最后,诗人以“持尺量空”作为总结,表达了对于禅师修行境界的高度赞扬。
  4. 诗歌影响:《赞寂岩忠和尚》作为释心月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展示了释心月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元时期禅宗文化的一个侧面。这首诗歌的流传和传播,有助于后人了解宋代禅学的发展和禅宗文化的传承。

《赞寂岩忠和尚》不仅是一首表达对禅师崇敬之情的诗歌,也是禅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禅宗文化的一些特点,以及诗人们对于佛教真谛的追求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