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白莲社

晋室陵迟帝纪侵,群英晦迹匡山阴。
楼烦大士麾麈尾,十七高贤争扣几。
才高孰谓文中龙,返使伊人思谢公。
烟飞露滴玉池空,雪莲蘸影摇秋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白莲社》是北宋江南诗僧怀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创建的佛教净土宗社团——庐山白莲社。《庐山白莲社》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和哲学内涵。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庐山白莲社》的作者怀悟,北宋时期的江南诗僧,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佛教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 慧远大师,被尊称为“庐山白莲社”的创始人,他是东晋末年著名的佛教高僧,其倡导的净土宗在当时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 《庐山白莲社》原文如下:“晋室陵迟帝纪侵,群英晦迹匡山阴。楼烦大士麾尘尾,十七高贤争扣几。才高孰为文中龙,返使伊人思谢公。烟飞露滴玉池空,雪莲蘸影摇秋风。”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1. 历史背景
  • 《庐山白莲社》创作于东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隐逸山林,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寄托。
  • 慧远大师作为当时的佛教领袖之一,他对教义的理解和实践,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都体现了一个伟大僧人的精神风貌。他不仅是佛教净土宗的奠基者,也是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影响者。
  1. 作品意义
  • 《庐山白莲社》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文人与禅宗、佛教之间的文化纽带。它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真理和佛性的不懈探求。
  • 在佛教文化中,庐山白莲社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佛教净土的理想境界。通过诗文,诗人将这种理想境界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力量。

《庐山白莲社》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代表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以及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